第(2/3)页 他一边说,一边在石板上补充细节:“阵法通道可以用特制的导线(裹着绝缘材料的铜线)作为载体,上面刻上聚灵、稳灵的阵纹,确保灵气波动不会逸散;编码和解码的核心,就是找到振动与灵气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,让每一种声音振动,都能转化为唯一对应的灵气波动,反之亦然。” 苏晚晴听得聚精会神,清冷的眸子里迸发出炽热的光芒。林舟的描述,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构想,拆解成了编码、传输、解码三个可实现的步骤,而这三个步骤,恰好与她擅长的阵法之道息息相关。 “这个想法太绝妙了!”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,“振动转化为灵气波动,本质上就是能量形态的转换,阵法完全可以做到;传输通道用导线配合阵纹,能最大限度减少灵气逸散,保证信号稳定——这和我之前优化水力锻锤的阵纹逻辑是相通的!” 可兴奋过后,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,语气变得凝重:“但有一个核心难题。声音的振动千变万化,不同的音调、响度、音色,对应的振动频率和幅度都不同。如何精准地将这些复杂的振动,编码成唯一对应的灵气波动?传输过程中,如何保证灵气波动不发生畸变?接收端又如何精准解码,还原出原本的声音?” 这正是林舟面临的困境。他知道电话的基本原理,却缺乏具体的实现技术。在现代社会,这需要精密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,但在这个时代,只能依靠灵气和阵法来替代。 “你说的没错,这就是关键。”林舟叹了口气,“这就像我们之前设计水力锻锤,需要精确计算齿轮的齿数比才能控制转速。声音的编码和解码,也需要找到一种精确的对应关系,一种‘语言’,让振动和灵气波动能够相互理解。” 两人陷入了沉默,瞭望塔上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。石板上的“电话”示意图,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,却又透着一股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。 林舟在脑海中回忆着现代通信的基础知识: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,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波动,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脉冲。或许可以先从简单的模拟信号入手,用灵气波动的频率对应声音振动的频率,用灵气波动的幅度对应声音的响度。 苏晚晴则在思索阵法的可能性:是否可以设计一种“共振阵”,让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阵法产生共振,从而实现振动的同步传递?但如何让共振精准对应复杂的声音,还是个未知数。 “或许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易的模型。”林舟打破沉默,“用两个竹筒作为外壳,底部蒙上薄膜,中间用裹着灵纹的铜线连接。在一端说话,观察薄膜的振动是否能通过铜线和阵纹,传递到另一端的薄膜上。先实现简单的声音传递,再逐步优化编码和解码的精度。” 苏晚晴点了点头,眼中重新燃起希望:“这个办法可行。我们可以先用最简单的单频声音测试,比如敲击竹筒,看看能否在另一端听到对应的声音。如果能成功,再尝试复杂的语音传递。” 两人越聊越深入,从薄膜的材质(选择韧性好的羊皮),到铜线的粗细(确保灵气传导),再到阵纹的设计(以稳灵纹为主,辅以传导纹),一一敲定了初步方案。原本的技术瓶颈,似乎有了一丝突破的希望。 就在两人准备下山着手制作模型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传来。王疤脸气喘吁吁地跑上瞭望塔,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和疑惑:“林小哥,苏姑娘,俺……俺有个奇怪的消息要汇报!” “什么消息?”林舟问道。 王疤脸抹了把汗,说道:“俺今天带着侦察队在青林镇外围巡逻,发现青林镇的城门守卫比平时严了好几倍,而且城里隐约能听到争吵声,还有士兵在街道上巡逻,气氛很紧张,好像……好像乱了!” “乱了?”林舟和苏晚晴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。 第(2/3)页